消除歧视,温暖人间

今天是12月的第一天,那么它和艾滋病有什么关系呢?1988年,WHO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红丝带: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

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发病期症状包括:无故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下降、睡眠时冒汗等,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序为肺囊虫肺炎、结核病、真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卡波西氏肉瘤、分枝杆菌、巨噬细胞病毒等。

HIV病毒模式图
HIV病毒模式图

我们都知道,人体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帮助我们抵抗这些外来者。然而HIV感染人体后,就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当免疫系统被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各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HIV感染者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HIV-1病毒从培养的淋巴细胞中释放
HIV-1病毒从培养的淋巴细胞中释放(绿色)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任何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可以通过“鸡尾酒疗法”大幅减低死亡率,将发病时间无限期推迟, 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可能是这方面广为人知的代表。,他目前体内的病毒已经无法用现有技术检出。同时,也并不是艾滋病母亲就一定会生出艾滋病孩子,我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十年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从34.8%下降至7.4%,未来还会不断降低。

自从艾滋病开始流行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就经历着来自于社会各层面的压力。很多民众往往对艾滋病怀有极大的恐惧感和错误概念,认为艾滋病同道德伦理的沦丧有直接关系,并认为艾滋病感染者不值得得到安慰和帮助。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艾滋病可通过各种性行为、输血、共用针头等方式感染,有些人完全是无辜受害者,比如河南艾滋病村的村民。

除了普通民众的态度,医生对于艾滋病的态度也不容乐观。笔者曾于2008年参与一项艾滋病患者就医现状的科研课题,假装艾滋病患者去某县级医院就医。我本人假装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在消化科并没有得到治疗,门诊医生建议我去上级医院(但态度很好,给了我一些生活上的建议);和我一起作为志愿者的女性同学(想人工流产)在妇产科就诊同样遭到了拒绝,但是她遇到的医生很无礼地说了一句“你怎么能得这个病”,其他志愿者在不同医院的就医经历类似。

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20%至50%的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健康问题,包括心情恶劣、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健康障碍,他们需要多种形式的关怀和支持。笔者作为精神卫生从业者,除了从自身做起关心艾滋病人精神心理健康,还要呼吁各科医生、大众、社会工作者以及所有可能相关人员:消除歧视,温暖人间

参考文献:
1、刘 军 苏小游,艾滋病与精神健康的关系探讨
2、中国政府网: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十年来明显下降
3、维基百科:艾滋病
4、新华网: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5、点击本文所有图片均会跳转到原始网页,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涨点姿势^_^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