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物质滥用(上)

最近在看物质滥用相关的一些介绍,正好有学姐鼓励我写出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基本的信息。所以就把一些介绍性的东西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

1.具有镇静作用的鸦片类药物

作为一个常自诩百毒不侵的医学生,刚才还是被一种战斗民族发明的毒品给震撼了。这种毒品来历并不高端洋气,其主要成分不过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吗啡替代品——二氢脱氧吗啡。这种东西在某些欧洲国家还是有临床应用的,鸦片类药物的各路豪杰说穿了就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可以镇痛麻醉嘛。问题是战斗民族中的一部分战斗机人民在自己厨房合成二氢脱氧吗啡。他们把汽油作为溶剂,把可待因(可用于镇咳,在俄罗斯为非处方药)为原料,再混合着一些红磷,碘酒以及盐酸,于是就搞出了一种叫krokodil(鳄鱼)的毒品。

这种毒品感觉上就是次品海洛因。海洛因注射一次,作用可维持4-8小时,而这种“鳄鱼”只能维持一个半小时。但“鳄鱼”比海洛因要便宜许多,毕竟可以在家中厨房熬制。但正因为这一点,后果也比海洛因恐怖许多。这种毒品和海洛因一样极易使人上瘾,但其药效短,成分不纯净,吸食者往往需要大量使用,所以很快吸食者的皮肤就会呈绿色鳞片状(这是得名的原因),紧接着皮肤剥落,肌肉腐烂,就像被鳄鱼咬过一样,最后可以只剩下骨头。大部分吸食者会在一年之内死亡,很难活过2-3年。

图片就不放了,google搜krokodil就可以了,实在是太惊悚了。

好了,说过了海洛因的可怕便宜版本,来说说海洛因本尊。海洛因活性成分的化学本质是二乙酰吗啡。这货在人类当前搞出的所有种类的毒品中,不论说成瘾性,还是生理危害,都是老大。和其他鸦片类药物一样,海洛因的作用依然主要是麻醉镇静。海洛因最早是德国拜尔药厂化学家菲力克斯·霍夫曼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合成的。他在合成海洛因之前曾成功制得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至今仍然是临床上的宠儿,而海洛因至今仍然是毒品界的翘楚。也不知这名化学家泉下有知作何感想。海洛因(Heroin)这名字当年由拜尔药厂注册,据说是源自德文heroisch一字,意指英雄,因为当年大家觉得海洛因会给服用者一种英雄般的感觉。在华语世界里,海洛因俗名有“白粉”或“白面儿”(有一种北方方言的赶脚)。在台湾还被叫做“四号”,其在香港还被叫做“四号仔”、“软仔”(粤语的赶脚)。海洛因按纯度分为1-4号。4号是最纯最白的。1-2号纯度很低,只能说是吗啡和吗啡盐类,基本不用于吸食,主要用于运输等。3号据说只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流通,在较富裕的地区,4号已经完全取代了3号。4号纯度一般可达80%以上,最高可达99%以上。

但根据我阅读资料的理解,这里提到的80%以上的四号纯度,应该是“批发”时的纯度,而真正到了瘾君子们手里的时候,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4号海洛因看上去白白的,自然是恶心的黄色液体状“鳄鱼”所不能比的,但白色的粉末多得去了,购买者其实根本不知道里面都掺了什么东西。在提取过程中,制造者会加入士的宁(我有个学妹就是服用这种药物自杀的,这是一种会让呼吸肌麻痹,最终导致窒息的药物)、奎宁、莨菪胺、阿司匹林、咖啡碱等。而在流通过程中,贩子们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每次交易前在海洛因再加入乳糖、滑石粉、洗衣粉等。(哥们儿,你吸的不是海洛因,是洗衣粉啊啊啊啊!!!你买到的4号纯度只有不到5%啊!!!快去维权啊!!!)

鸦片类药物还有一些颇有最炫民族风的货色,比如一种叫卡苦的东西。一听就很有西南边陲风情有木有!卡苦是中缅边境的一种纯天然毒品,在中原内地很少见。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卡苦,也叫朵把,多来源于云南的德宏和临沧,是一种用大烟汁(鸦片)和芭蕉丝、蛤蟆丝或者芹菜丝等拌在一起的毒品,多用于用水烟筒吸食。”【喂,蛤蟆丝是什么情况?!】前些年落马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原州长就是吸食卡苦的,据说他曾经一边开会一边抽卡苦,那东西比一般的烟贵,瘾比海洛因小,也算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了。

插播一句,鸦片类药物的老大哥吗啡现在依然在临床一线活跃着。按照很多临床医生的观点,肿瘤晚期的患者,如果要追求生命质量,最重要的临床措施之一就是镇痛,而吗啡就是镇痛药的一个重要候选者。很多病人和家属会担心其成瘾性,但从医生的角度来看,都到了那一步,疼痛和成瘾之间,孰轻孰重。供大家自己考虑了。

这里提到的鸦片类药物,都是鸦片提取物(吗啡)及其衍生物。100多年前风行全国的鸦片其实从效力上讲,自然是比不上上述各种东西的。

2. 其他具有镇静作用的毒品

很多网络上流传的段子往往有这样的桥段:陌生人拍了一下肩膀,然后受害者就失去了意识,被指挥着交出了财务或者干了别的事情。这种事情已经被辟谣过无数次了,拍拍肩膀就能密倒的药物似乎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不然警察的工作恐怕要轻松许多,嫌疑人拍一拍就倒了嘛。但是喝了陌生人的饮料后,被迷倒,然后发生各种事情,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个可以完成这种勾当的药物叫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三唑仑是一种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临床上多用于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病人,但因其成瘾性极强,我国已将其归入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但成瘾只是三唑仑的一个可能的滥用问题。三唑仑的确可能被当做蒙汗药来使用。去年那个为夫猎艳的孕妇就在后来被杀害的小姑娘的酸奶里加了三唑仑。

第二种可以用作蒙汗药的是氟硝西泮(FM2、十字架,Rohypnol,约会强暴药、诱奸片)。氟硝西泮也是一种苯二氮䓬类的镇静催眠药,还被用于手术前镇静。但在临床以外,它的作用从它的俗名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了。氟硝西泮在水中溶解度不好,但是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好,所以可以被掺入酒精饮料。其溶解后无色无味,饮用者根本无法察觉。氟硝西泮可以干扰新的记忆的产生,从而难以记住服药之后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在术前镇静时,这一个作用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手术过程的记忆,减少心理阴影。但是当它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作迷奸药时,这种“顺应性遗忘”的作用就可能帮了施害者一个大忙。

除了氟硝西泮之外,还有一种迷奸药叫做γ-羟基丁酸(GHB,俗称神仙水,G水、失忆水、快活液、fing霸、乖乖水、听话水、液态摇头丸)。γ-羟基丁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其在人体中只能停留6-12个小时,取证很难。这种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作用差异很大,与酒精混合摄入后,结局更难以意料。当前国内公安机关在“神仙水”中还检出了氯胺酮等其他毒品,那么服用后会发生什么就更说不清了。一般认为,这种药物有增强性能力或性欲的作用。

还有一种可能被当成迷奸药来用的是K粉,即氯胺酮(英语:Ketamine)(K仔、K粉、K他命、克他命,在台湾,经常被称为裤子)。氯胺酮被认为是一种分离型麻醉剂,服用氯胺酮的人会感觉到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这种体验类似于濒死体验,包括在幽暗的隧道里穿行,确信自己已死,和上帝有心灵感应,灵魂出窍等各种神秘体验。氯胺酮最早由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某教授研发。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派克-戴维斯(Parke-Davis)药厂(目前为辉瑞的子公司)开发,作为较安全的麻醉药,以取代当年副作用大的天使尘(PCP, phencyclidine)。氯胺酮当年作为麻醉剂被用于参加越战的美国士兵中。但近年来因其逐渐成为狂野派对及其他类似活动里常用的迷幻药物,各国逐渐将其管制起来。氯胺酮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损害,举个简单的例子,氯胺酮会损伤旁观,导致吸食者极度频尿(一天30至50次),港台有说法称甚至“拉K一时,尿布一世”。当前,氯胺酮在兽医中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总结:女孩们千万不要喝陌生人递给你的饮料,尤其是酒精饮料!!!熟人也说不清楚,总之还是大家自己喝自己的好!!!嗑药之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毒品和药品完全不同,药品都有严格的使用规则,也有较为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但是毒品就说不清了,如果再加上里面的杂质,就更加是everything can happen。

推荐两个链接:

http://view.news.qq.com/a/20130808/002521.htm

http://www.guokr.com/article/59010/

(待续)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